銀行是如何運作的?抽屜協議
說有家銀行沒經過人家同意,私自質押儲戶二十八億存款,這是不可能的事兒啊。
為什麽說不可能呢?我們得從銀行的盈利邏輯去說。
舉個例子吧,假如你有一百塊,你定存銀行了一年利息百分之二能賺多少錢,是不是兩塊錢銀行,那麽這筆巨款呢,得先交百分之十五,就是十五塊啊,給央行用作存款保證金,避免他這個銀行未來資不抵債,你們都去取錢,這就叫最後的保障。
懂了嗎?
同時也是宏觀調控的工具。
你看央行降準百分之一,降的什麽?就是降低了存款準備金啊,全國要有三千多家銀行呀,這一個點加下來至少就是幾千億啊,還不算杠桿了。
市場上上的錢多了,那股市樓市啊就得漲一漲,對吧?然後就得繁榮繁榮,懂了嗎?
這十五塊錢啊,行,也不是白拿的,會按照年化利息的兩倍。
就比如說這四個點兒給到這家銀行,所以銀行靠你的一百塊先賺了多少錢,六毛錢,對吧?啊,這是第一筆錢收入啊,
第二筆啊,就是剩下的八十五塊錢怎麽做,你存進去是二的利息,他給別人放貸款是六的利息,這百分之四是不是就是他的利差三塊四,對吧?
每當國家說啊小微企業也不容易,我給銀行降準,你們拿著錢都去扶持他們小微企業一把吧。結果小微企業的貸款被誰拿走了,這個東西你得問韓毅啊,問他做了多少這類單子。
然後國家又說了啊,小微企業貸款利息太高了,給降低降吧,降點壓力。好,比如從百分之六降到百分之五,少了一個點兒,那這八十五塊錢是不是還是得少賺八毛五,所以他就幹嘛呀,把你的存款利息啊從百分之二降到百分之一,銀行自己是不願意少賺錢的。
你們儲戶來背鍋,明白了嗎?
第三筆收入比較復雜,我們只講其中一個小小的細分啊,就是票據收入。
票據中的一種呢。舉個例子,你去買朋友家的東西需要一百塊錢,但是你只有這一百塊還放到一銀行的,還是定存的,取不出來。
於是呢你讓銀行以你這一百塊定存款,開了張一百塊的支票作為質押,等於是你的錢還在銀行。但是這張支票是銀行為你杠桿出來的錢,等於你暫時擁有了多少錢,二百塊對嗎?
只要你朋友不拿著支票去銀行兌換現金,是不是你就變相的一直擁有這二百塊。
只不過銀行說了,我幫你憑空創造一百塊,解決了你沒有現金的危機,你是不是得給我點利息或者手續費啊,你說行,約定好百分之一的費用,也就是一塊錢。
這一塊錢費用啊,誰給的,你朋友拿著支票去銀行兌現,銀行讓他支付一塊錢,只能給他九十九,你朋友願意嗎?
他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如果他不同意,就得是你給你本來百分之二年化能賺兩塊錢,現在減去一塊錢,是不是只能賺一塊錢了
那一塊錢就又被銀行賺走了。到此為止,銀行一共從你身上賺多少錢,五塊錢,對吧?
好,問題是現在銀行難呀,幾千家銀行,幾十家上市的,幾十家排隊等上市的,各種燒錢搶客戶,把客戶都搶完了,銀行是有存款任務的呀,沒人來存錢,他可怎麽辦呀?
於是他找到你,說你今年再把你的一百塊存在我們銀行啊,我利息給你給到百分之四,並且你存了當天我就把這四塊錢利息提前給你,這叫利息前置。
常見玩法真的很常見,違規嗎?
當然所以這個東西上不了臺面的,所以它叫抽屜協議啊,是你和銀行之間的小秘密,不需要披露給任何人知道的。
你甚至也不是去赤裸裸的存錢,銀行會把這一百塊包裝各種各樣的資管產品,這百分之四的利息才會變得更加合理。
不然一群人都來說,我們才百分之二,憑什麽你百分之四對吧?得包裝一下,這叫協議存款。
那這麽優惠的條件你肯定同意了,並且你繼續質押這筆存款,開出來支票繼續使用,這叫銀行承兌。
但是銀行說了,這張支票在一年後才能兌現啊,為什麽呢?因為利息我已經提前給你了,這筆錢無論如何得在銀行代購裏面產生足夠的其他收益,我才能給你去釋放出去,對嗎?
但是你朋友著急用錢,於是拿著支票找到了中介,讓中介給他一百塊。但是手續費給到了兩塊錢。一年後,中介拿著支票去銀行兌現支付一塊錢的銀行利息,等於中介賺了多少一塊錢,這叫貼現利差。
大把的中介在做啊,這個中介甚至可以是其他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啊,很常見的。
你後來一想啊,也不需要真的買東西開支票了啊,你自己搞個殼公司啊,假裝買他東西,把支票開給殼公司。
殼公司拿到支票,自己貼現百分之一變成現金,把錢拿回來,自己接著用。它不美嘛,對吧?
前置四塊錢利息,你拿到手了,減去這一塊錢的貼現費用,是不是等於你賺了三塊錢。
於是啊你發現了財富密碼啊,哪個銀行缺錢,你就去他那存款。
同樣的套路,你一年玩了五次,是不是等於一年賺花了十五塊錢啊,投資回報率百分之十五。
經過日積月累啊,有朝一日你發財了,開了家藥企,搞了七個億的現金在賬上啊,於是你找到了某海銀行,哎,知道他們缺錢,你們銀行缺客戶吧。
來三年企業協議定存前置利息百分之四,兩千八百萬。
先打到我這兒再說,然後你又用這七個億開出七個億支票。
那現在監管嚴了,沒有真實貿易是不能開銀行承兌的。
於是呢你養了一家殼公司,有流水,有開票,明面上就是一家大企業。
這七個億銀行承兌啊,你每半年貼現一次,每次手續費零點五個點,三年貼6次就是三個點兒,利率還剩多少?
七百萬
關鍵這七個億啊,你隨意使用啊,等於你瞬間擁有多少十四個億啊,前四次都很順利啊,總計是二十八億油水啊,銀行的存款任務也完成了。
領導也很開心,你的利差也到手了,你也很開心啊。
關鍵是第五次哎,你的殼公司被舉報了,被人發現是掛靠的,你再往那兒開承兌肯定會被凍結了。
所以你打算提前結束啊這個抽屜協議,那銀行就說了,那咋辦呀,反正本金在我們銀行,我再給你繼續開承兌怎麽樣呢?
你說不行,每開一次我要承擔零點五點手續費,還有可能被凍結,不能再開了。
銀行又說,那就給你轉成活期存款吧,利息百分之二,你把前置給你的利息退回來一千四百萬啊,那你同意嗎?
到嘴的鴨子還能飛了,關鍵是你們的抽屜協議是見不得光的這你心裏很清楚。
所以你翻遍條款發現,只要不光銀行違規,你不需要承擔任何影響,銀行來背鍋啊。
於是你找來媒體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的模樣,說,哎呦,我的二十八億被銀行質押了,還有七個億也被銀行凍結了。
豈有此理啊,哎趕緊把七個億還給我啊,不對,三十五個億還給我啊,簡直是笑死我了呀。
你這麽鬧,豈不是把大家路都堵死了啊?
銀行是如何運作的?抽屜協議: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