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和團購興起,代購卻在面臨失業
其實是兩年前就要寫的話題,一直被我拖延到現在。
很遺憾,這幾年我的朋友圈消失了90%以上的代購,美日韓港各地都有,人在當地或人在國內的都有,全職代購或副業代購的都有。基本無一例外!
只是yq原因嗎?當然不僅是。
直播購物從19年就開始火了吧,我記得19年雙12,是我第一次在佳琦直播間入了比我自己代購成本價還劃算的TAKAMI。後來就是買不到的、價格美麗的都從直播間入了。也入了不少好用的國貨。
當然yq確實加速了它的發展,直播間優惠不少、還是官方商家。像去年經常被困10幾天在家時,熱鬧的直播間也能讓我覺著這出不了門的日子沒那麽無聊。
團購呢早幾年前就一直有了。以前通過社群接龍,或者口口相傳純手工拼團。科技發展現在有了不少工具,一鍵下單,也可以送上門,過於方便。就連吃喝玩樂,還和直播聯動,薅羊毛的快樂大家都懂
回過頭看,以前代購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曾經有很多東西,不方便出國買到或者很貴,代購就是充當能把價格打下來的跑腿角色。而現在直播間、團購要啥有啥,還很簡單方便,代購的重要性就被大大弱化了。
即便每次大促總有代購暗戳戳表示,加量不加價買正裝送一條街小樣的、不如單買一瓶不帶小樣的代購價劃算,但官方渠道的活動總讓人覺得更信服,「小樣經濟」也更滿足人性獵奇的心理。就連我也屢屢上頭,現在抱著一堆買了一年半還沒用完的小樣,哭笑不得
當然最難受當屬全職代購。認識一個大學時就通過代購賺了第一桶金,畢業後不上班只做代購。這幾年朋友圈都不發了,說是乖乖上班去了。但這畢竟還是剛畢業幾年的,但如果是已經30+,找工作也尷尬的年齡了,那怎麽辦呢?
也許是時候,開始代購自救了。
@主要是有些國貨已經超越國外的產品,不只是價錢上的輾壓,現在更多的是反向代購,無論是化妝品,速食類的螺絲粉快加工食品,國外留學生蹲直播間買,然後湊到一定量海運到國外。如果有了解生產線就知道,無論保健品和化妝品廠裏的生產設備,國內的新並且技術含量高,國外的用了幾十年還是那臺機。當然國外品牌也有屬於他們的技術沈澱。我說的不是事實的全部,但確實有部分因素
認識某澳洲知名品牌保健品人,他們跟我說,在中國的廠生產出來的,比澳洲生產出來的品要好,而且有咩高技術含量的品只能在中國產,其實當時我認知也是買澳洲本地產的
@我覺得消費力下降是代購做不下去的主要原因,國貨起來不是主要的。一般進口商品普遍要貴一些。消費力下降導致對品質的要求降低了。
@我以前買的一個港代,前些年生意好好的,她老公都辭職了來幫她,這幾年明顯不行了,我也好幾年沒照顧過她生意了,因為價格完全沒有優勢了
直播和團購興起,代購卻在面臨失業: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