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一般來說,失業率超過百分之四,一只腳就已經跨進了危機的門檻,百分之十則意味著經濟大衰退。如果超過百分之二十,那就是歷史課本上的美國大蕭條。
一九二九年的美國大蕭條有多麽慘烈呢?咱們先看一組數據,大蕭條期間,美國破產企業達到了八萬五千家巔峰,失業率超過百分之二十六。
如果算上兒童,全美差不多有三千四百萬人的收入,約等於零。人均工資從一九二九年的六百八十一美元下降到了一九三三年的四百九十五美元。宏觀層面上,美國的國民總收入從八百一十億暴跌至四百一十億,接近腰斬,工業總產值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七。
真實g d p下降了百分之三十,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值下跌了百分之八十九,全民銀行倒閉了近一半,九百多萬個儲蓄賬戶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可以說啊美國的經濟發展史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循環,杜絕時平均每十年就要發生一次經濟危機。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一九二九年的經濟大蕭條。
從危機效果上看,零七年的次貸危機雖然也把全球經濟拖下了水,但美國人在經歷了四個季度痛苦後,很快就恢復了過來。而一九二九年的這次大蕭條持續了近十年,直到德國和日本被逼瘋,美國才靠著戰爭紅利恢復到了大蕭條以前的水平。
那第一個問題就來了,一九二九年的大蕭條是怎麽引起的呢?如果用馬克思老先生的話說,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於生產資料的私有化和生產社會化之間的矛盾。翻譯過來就是老百姓的消費能力趕不上企業家的生產水平。因為社會上大部分的財富都集中在少數人手裏,而老百姓普遍兜裏沒錢,也沒什麽消費能力,結果社會擴大再生產出來的商品賣不出去,企業就只能裁員或者直接關門。這這就是負反饋。大家為了混口飯吃,只能玩命的卷,整個社會都在呈螺旋式下降。了解歷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美國在一戰中發了大財,另外又疊加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紅利,社會生產效率開始大幅提高。
從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九年,美國的g d b以每年百分之五的速度持續增長,製造業占比從一九一四年的百分之三十六大幅提升到了百分之四十二。這是個什麽概念呢?你要知道在發達國家的評估體系裏,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的增長率就已經很不錯了。美國能夠連續九年維持百分之五以上的高增長,不能說是經濟奇跡,簡直就是經濟神機。另外,二零二二年中國製造業的全球占比達到了百分之三十,已經是很變態了。
而美國當年沖到了百分之四十二,簡直就是bug般的存在。一九二九年的時候,美國家庭的電話普及率達到了百分之四十,家庭汽車的普及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平均每五個人就有一輛汽車從一九二零到一九二九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百分之四十二點一,居民收入提升了百分之十點九,製造業生產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四十。
毫不誇張的說,美國的富裕領先了全球一個世紀,即便放在今天,也沒幾個國家能夠達到美國人一百年前的生活水平。經濟學家把這種變態級別的增長總結為相信市場的力量,因為市場本身具有自我糾錯能力,它不僅能夠調節供應平衡,還能調控國家經濟。沒有誰比市場更懂市場。
所以當年美國政府的工作就是什麽都不做,平時負責打點醬油,充當個全是保安,剩下的就全交給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就行了。結果可想而知,企業之間開始大魚吃小魚,資本的雪球也是越滾越大,很快就出現了一批像洛克菲勒這一批摩根這樣的托拉斯壟斷巨頭,剩下的那些小公司,要麽死,要麽生不如死。
在這種情況下,勞動剩余價值也被資本無情壓榨,工人的薪資漲幅遠低於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速,企業創造出來的利潤絕大部分進了資本家的藥包,窮人的生活千篇一,富人的世界卻各不相同。社會的屏幕差距也被無限拉大。據統計,一九二九年美國百分之零點一的人占有全國百分之二十五的財富,百分之六十的家庭處在貧困線以下,很難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支出。
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窮人太多又沒啥消費能力,完全匹配不了資本家。那狂躁的生產欲望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產能過剩。為了解決窮人消費動力不足的問題,聰明的資本家聯合銀行創造性的發明了消費貸。從此,美國的老百姓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賬戶余額不足,只要付個首付,看上什麽就買什麽,剩下的貸款可以按月慢慢還。可以說啊,消費貸是韭菜們的最愛,因為分期一直爽,一直分期一直爽。但爽過之後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大的。
這裏面除了要支付分期的利息外,還有對未來生活的投資,一旦失業或者遇到家庭變故,剩下的人生就只能拿來還債了。只不過欲望面前人人平等。屏幕差距的擴大並不能阻止美國人消費的腳步,反而還促進了借貸消費的跨越式發展。當時的美國社會攀比成風,一言不合就要向天再借五百塊買房買車就是買菜,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汽車都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全民都在用自己的賬單賭名片。大窯迢之前,美國人的分期付款確實搞得非常火,但從整體來看,分期付款涉及到的那點資金體量,完全與股市不在一個數量級。
據統計,一九二九年的時候,全美的股票經紀人超過了七萬名。兩年的時間裏,股票平均價格上漲了百分之六十一。紐約股票交易所的日成交金額達到了九百七十八億美元,差不多是一九二一年的六十一倍。從一九二三到一九二八年,美國股市的平均投資收益率達到了驚人的四點一倍,而同期的平均工資只漲了不到百分之十二。如果一個美國人想炒股,它只需要支付百分之二十五的保證金,剩下的錢全由股票經紀人幫忙,從銀行裏相相當於給股民加了四倍的杠桿,銀行利息卻高達百分之十二。
由於賣股票太他媽賺錢,於是投行商業銀行以及國民銀行全部化身股票推銷員,有的甚至安排員工掃街,挨家挨戶的推銷手裏的股票。結果三千萬個家庭參與了股票交易,整個美國都陷入到了一場全民炒股的盛大狂歡。當時的美國人並不清楚,股市長期繁榮的真正原因,他們覺得只要相信光股票就會一直上漲。
耶路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歐文費雪,就是發明了那個費雪方程式的老哥。他在報紙上公開發表觀點說,股價已經上升到看起來永遠的高度上切。胡佛在就任總統的典禮上,拍著胸脯向老百姓保障,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們很快就會看到,把貧窮從這個國家永遠驅逐出去的日子啊就在前頭。
總統和大教授都發話了,老百姓拿著幾百塊錢的工資,還堅持個什麽勁兒啊?他們雖然不懂股市,但懂什麽叫做哈,最終把泡沫吹到了一個大到不能再大堤波,距離崩盤也只是個時間問題。就在胡花上,太後的一個月,股市的臨界點來了,政府為了抑製投機行為,加大了對證券市場的幹預力度,結果導致股市暴跌,大量的資金聞風而逃。道瓊斯指數從最高的三百八十一點一七點暴跌到最低時的四十一點二二點,跌幅程度達到了恐怖的百分之九十。
大部分的股民還沒反應過來,就被加了四倍的杠桿戳死在了山頂上。現在回過頭去看大蕭條的虛假繁榮,完全是建立在美元無下限超發基礎上的。自打美聯儲成立以後,美國各銀行的準備金就下調到了百分之十,僅此一項,美國的貨幣供應量就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一九。一七年之後,美國政府強製要求銀行必須在聯邦儲備銀行存款,等於是以前分散的準備金全被集中到了聯邦儲蓄銀行裏,只有具備了成熟效應,貨幣供應量直接從四百五十三頁飆升到了七百三十三頁。
從一九二一年到一九二九年,美國政府平均每年增發貨幣百分之七點七,這才是他經濟長期繁榮的根本原因。只不過這個被美國政府印出來的虛假繁榮,就像是老大爺吃春藥,時間長了,肯定要完。吃藥的時候有多努力,反噬的傷害就有多明顯,大小小的恐怖之處就在於它不是幾個行業拉垮,而是所有的行業都拉垮。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大量的企業銀行排隊倒閉,無數個工人職員拉著手一起下崗,那問題又來了。
大蕭條發生之後,美國政府都幹了些什麽呢?理論上講,大蕭條的內核是消費不足和產能過剩。所以一部分經濟學家就認為政府應該多花錢搞基建,甚至可以安排老百姓挖個大坑,然後再填上,以此創造就業機會。而另一部分經濟學家開出的藥方正相反,他們主張對虛假繁榮進行徹底的清算,也就是該暴雷的暴雷。該下崗的下崗,即使老百姓的銀行賬戶清零,也不要去管,全當花錢買了個教訓。
而通過緊縮,則有利於生產成果的再分配。商品價格下降只影響了資本家的利潤,但對於廣大的人民群眾來說,那可是實實在在的一件好事兒。政府要做的就是什麽都不做,讓市場這個無形的手進行自我修復,經濟跌到底部自然就會反彈。老師講什麽都不做,或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代價擺脫大蕭條。但現實的問題是,那些被放棄的數字背後,是幾千萬個家庭,即便經濟學家是對的,美國的政治家也不能什麽都不做。
所以,大蕭條發生的幾年裏,胡佛和他的繼任者羅斯福實施了一系列的措施,終於把美國的經濟帶進坑兒裏。總體來說,胡佛和後來的羅斯福幹的是同一件事兒,主要手段就是擴張信貸、限製移民、失業救濟、大搞基建項目等措施。那個胡佛大壩和金門大橋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兩個項目加一塊超過了一億美元,放在今天,那就是一百億的人民幣。
在胡佛的一系列操作中,最讓人看不懂的是,一九三零年美國國會通過的獲利莫斯特關稅法案。為了保護本土企業,美國政府一下子把關稅提高到了百分之四十,結果引起歐洲國家的集體報復,美國的出口量直接跌到了一半,大量企業不得不跑到海外建廠,這讓美國的失業率雪上加霜。第二個騷操作就是美聯儲放水卻適得其反,因為大蕭條發生後,全美銀行倒閉了一半。
老百姓寧可把錢藏在舊襪子裏,也不願意存銀行,等於是錢放出了一大把,但投資和消費都沒拉動起來,而銀行更是拿腳投票。由於對未來經濟不幹好,有點閑錢,就趕緊把欠美聯儲的債給還了結果大放水竟然導致了大蔥蔥氣的胡博在白宮裏罵街,說那些把錢藏在舊襪子裏的人,都是叛國。等到羅斯福上臺,美國政府幹脆廢掉了金本位,並在兩個月內把貼現利率從百分之一點五提高到了百分之三點五,進一步收緊了市場上的流動性。以非常暴虐的方式開啟了經濟的衰退期。
如果說胡佛是在懸崖邊上猶豫不決,那羅斯福就是兩眼一閉,直接跳了下去。只不過羅斯福命好。沒過幾年,歐亞大陸就打成了一團漿湖美國也靠著二戰賣軍火,順利從經濟的泥潭裏爬出來,後來還一步步走上了製霸全球的道路。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只能說這就是命。
國運來了,擋都擋不住。最後再多說幾句,之所以要講一九二九年的大蕭條,主要是我們這幾年經歷的事情,多少都有那麽點眼熟。這裏面包括內部,也包括外部。在我看來經濟周期是個輪回,誰也跑不掉,但只要能夠快速爬起來,那別人的危機也又變成了你的轉機。這可能就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吧。
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