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事件 > 32個城市地鐵僅有5城盈利,地鐵盈利難

32個城市地鐵僅有5城盈利,地鐵盈利難

9月起,廣州和佛山正式告別了「滿15次後打6折」的地鐵票價累次優惠。新方案實行「滿額優惠」,普通乘客在一個自然月內,乘坐廣州地鐵公交累計實際支出票款滿80元不滿200元部分享受8折優惠,超出200元部分享受5折優惠。

按上班族每月工作22天、往返搭乘44次地鐵計算,當單程票價超過9元時,乘客才能在新方案中享受更大優惠。對大多數普通打工人來說,地鐵「暗中」漲價了。

杭州和北京則分別在節能上下功夫。今年4月起,杭州地鐵公告,部分站點自動扶梯僅於工作日上下午開啟。有網友調侃,「杭州地鐵電梯率先實現了8小時工作製,還雙休」。為節能減排,北京地鐵6號線一期20座車站公共區更換了照明燈具。據估算,僅此一項改造,每年能節約520萬度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41噸。

各大城市地鐵在今年的頻繁動作,都與「降本增效」密切相關,絕大多數城市地鐵去年都虧了不少錢。截至2022年末,國內共有41座城市開通了地鐵。從上海清算所、中國債券信息網等平臺查詢到,至少32個城市的地鐵公司公布了2022年的業績,扣除政府補助,仍實現盈利的城市僅有5個。

今年以來,多地地鐵項目被叫停,再次引發人們對地鐵建設與運營成本的關註。然而,放眼全球,90%的地鐵線都在虧錢,對城市地鐵運行效果的評判,也遠不止能否盈利這一個指標。

地鐵造價高,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本身就有前期投資高、回報期長的規律,一公裏地鐵造價在數億元。

虧損如此之大,與地鐵高運營成本相關。

人工成本是地鐵日常運營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其次是能耗成本,生產維修及其他成本占比則相對較低。

收入來源單一,地鐵票價是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之一,但相對巨額成本來說,往往也是杯水車薪。

世界範圍內,也只有香港等極個別城市可以靠票價實現主營業務盈利。

32個城市地鐵僅有5城盈利,地鐵盈利難: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