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芳村「金融茶」爆雷,單價一夜從5萬多元跌到兩三千元
2023年12月的第一個周末,廣州芳村茶葉批發市場(以下簡稱「芳村茶葉市場」)的數百家茶葉商戶經歷了一個無眠之夜。他們持有的幾十萬元乃至上百萬元的茶葉,一天之內價格「崩塌」。
兩個半月以前,一家名為廣州市昌世茶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昌世茶」)的茶葉廠商進駐芳村茶葉市場。
記者采訪的茶商介紹,昌世茶先推出四款茶葉產品,以「沒有書面約定」的回收價格吸引茶商參與,兩個多月的時間把產品的單價從每提(茶葉交易單位,每片重357克,每提7片)3萬元左右炒到最高7萬余元。之後,昌世茶以高價推出第五款產品,吸收一撥資金後,「接盤」動作戛然而止。茶商透露,上述產品在一夜之間「崩盤」,從單價5萬多元跌到只剩下兩三千元,參與其中的茶商損失慘重。
據市場裏的茶商初步統計,涉及此次糾紛的茶戶數量達五百人以上,涉事金額超過5億元。這成為芳村茶葉市場裏爆發的最大的一起糾紛事件。
近年來,一些人製造稀缺和高收藏價值的茶品假象,以承諾高於入手價回收的約定誘導茶商入局,看起來茶葉具有「升值空間」和「投資屬性」。茶葉行業的人將這類行為稱為「金融茶」。
作為芳村茶葉市場的一名茶商,陳明不止一次參與過「金融茶」。然而這一次,昌世茶的遊戲「更高級」。在陳明的印象中,從來沒有看見過芳村茶葉市場上有哪一個新品牌可以像昌世茶那樣,引發如此高的參與度。芳村茶葉市場作為全國最大的茶葉專業批發市場和集散地,陳明估計此次「金融茶」事件波及範圍或不限於市場內部。
有茶商告訴記者,昌世茶的董事長陳世鴻是一位「00後」潮汕人,此前曾在類似的「金融茶」平臺工作過。其表示,他們打款賬戶的戶名有李業聰、陳棒磊和陳文帆,前面兩個人曾為昌世茶的股東,陳文帆為現任股東。
12月8日,陳世鴻表示,沒有承諾回收產品,昌世茶的經營都是自己一個人做的,沒有其他人。李業聰是自己的朋友,自己的賬戶不方便使用,所以用了李的賬戶;陳文帆是自己的親戚。對於茶商「托」,陳世鴻稱,那都是茶商的說法,其實沒有托,昌世茶是現貨的模式。
李業聰曾現身昌世茶的開業典禮。當時的宣傳物料顯示,其來自廣東萬基拓展實業集團(以下簡稱「萬基拓展」)。記者撥打該公司在天眼查上所留電話,對方稱,李業聰只是該公司一名員工,不是高級管理人員。
目前,多位茶商告訴記者,由於缺乏「承諾回收約定」等證據指證昌世茶,警方尚未立案。
玩法更隱秘
「金融茶」的玩法通常是,茶商以一定價格買若幹提茶葉,廠家會在微信群裏先做出承諾——某個牌子的茶葉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資價值,一個月後以高出買入價格的20%回收。廠家會在微信群發布茶葉價格上漲等各種行情信息,讓茶商相信可以賺錢。前幾次交易,廠家會都會回購,給茶商甜頭,而後使用營銷手段讓更多人參與進來,一段時間後「盤子」足夠大,廠家就不再回收,茶葉價格隨之大跌。價格下跌過半之後,廠家還會出來回收一些貨,讓茶商有止損的機會。通常來說,操盤時間會達一兩年以上。
在陳明看來,昌世茶的「遊戲」,操盤時間更短,回收的約定更隱秘,最後甚至「一刀切崩盤」,不給任何緩沖的機會。
9月19日,陳明收到了由昌世茶的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一條信息,「您好,明天20號上午9:00—10:00 ,憑此公眾號確認信息到開幕活動現場簽到處領取抽購券;開幕獻禮抽購30提『昌世茗雅』,每提(357克/片,7片/提)申購價41888元,9月20號10:15參加昌世茶開幕活動,現場參與抽獎,中獎者可在9月21日前限量認購『昌世茗雅』普洱生茶1提。」
昌世茶開業當天的活動舉辦得非常隆重,陳世鴻和李業聰均有出席,而李業聰正是上文提到的曾為昌世茶股東的人。陳明進店參觀發現,店面的布局擺設非常講究,頗有大型品牌茶葉店的品位和審美。而後他加入了一個微信群,群內可以進行買賣茶葉的交易。他打算觀望一段時間,看這個新品牌是否值得信任,再決定後續是否購買。
當天晚上,有一些茶商開始在微信群裏賣貨。「41888出1-10提『昌世茗雅』,現貨,私聊有效。」「分享1—10提『昌世茗雅』,現貨,私聊有效」。陳明稱,「41888」是指價格;「出」和「分享」的意思就是賣貨;「1—10提」指的是茶葉的數量。過了幾分鐘,其他茶商擡高價格賣貨,「42388出1—10提『昌世茗雅』,現貨,私聊有效」。幾分鐘之後,繼續有人提高價格,「42888出1—10提『昌世茗雅』,現貨,私聊有效」。如此,一直提高到一定價格,茶商才會停止叫價。
叫價期間,有茶商會回復「拍1」「拍2」這樣的字眼,意思分別是「拍下1提」「拍下兩提」,有的則會回復「給我」,意思是買貨,可以進一步私聊。
兩三天後,此前出來賣貨的那一批茶商又會在微信群裏發消息:「43000找1—10提『昌世茗雅』、現貨,私聊有效」「43200找1—10提『昌世茗雅』、現貨,私聊有效」。陳明稱,「找」的意思就是「買」,他們會以高於賣貨價的價格,買入來「護盤」。而在全部交易過程中,這些人不會在微信群裏輸入「一個月保證價格升多少」「以多少錢進行回收」「做期貨買賣」等字眼。
後來他才知道,「昌世茗雅」是昌世茶推出的第二款產品。根據天眼查信息,昌世茶成立於2023年6月5日,股東為陳文帆和劉嘉豪。在昌世茶9月開業之前,其還發行過一款名為「昌世天下」的產品,價格約為31000元。此後,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昌世茶又連續推出了「昌世通濟」和「昌世亨泰」兩款產品。
陳明認為,昌世茶在芳村茶葉市場找了一些茶商作為「托」參與到整個買賣交易過程之中,而他們自己不出面。由於每批產品都是同樣的那幾個茶商出現,作為行業人士,一看就知道是「托」。
陳明說,這四批產品,每當新品推出的時候,上述那些茶商「托」會於晚上八點半在群裏賣貨,持續時間不會超過半小時。在這段時間裏,茶葉的價格會一直往上漲,直到一定價格才停下來。他們會帶節奏、喊口號,讓茶商認為只要參與進來就是值得入手和有錢賺的。而且前四批產品都限購,散戶只能認購2—3提,以製造稀缺性的感覺;賣貨幾天之後,那些茶商「托」再度現身,慢慢加價回收,一方面可以不讓茶葉價格掉下來,另一方面他們要讓參與的人覺得這些貨是會有人買的,是可以承諾回收和賺錢的。賣的時候,茶商「托」一般是一次加價五六百元,買的時候加價幅度會小一些,通常一次加價一兩百元。
崩盤
對於參與者來說,他們通常不會在入手茶葉後馬上賣掉。陳明稱,前四批產品中,茶商「托」不時出現以高於賣貨的價格回購,一個月下來,參與分貨的茶商可以賺4000元—5000元,而且都沒有出過問題,茶商「托」都會接盤。
正因如此,參與到昌世茶產品交易的茶商越來越多,產品價格水漲船高。從8月到11月,「昌世天下」的價格從31000元漲到最高的72800元,「昌世茗雅」價格則從41888元漲到最高的60500元。
在昌世茶不斷發布新品的過程中,其宣傳資料在朋友圈鋪天蓋地刷屏。陳明說,那些茶商「托」經常在微信群裏發紅包,金額都挺大,手氣好的人一次能搶到一兩百元。茶葉市場中有很多人都幫昌世茶在朋友圈發過宣傳資料。昌世茶的工作人員過節時也會給茶商發水果、月餅。
昌世茶準備發布第五批產品前,請了很多明星拍宣傳片,為第五批產品造勢。在這一次宣傳之後,昌世茶產品的參與人數量達到了頂峰,微信群的數量和建群的速度令人咋舌。
11月28日,「昌世雄峰」正式發布,每提價格高達52000元,超越了以往所有的分貨價格,而且從這一批產品開始,不再限製購買數量。一如前四批產品發布的操作,當天八點半,茶商「托」登場,陸續以52000元、52500元、53000元、53300元等不斷升高的價格出1—10提「昌世雄峰」。
在觀望了兩個月之後,陳明選擇在這時「上車」,用10萬元買了2提貨。他身邊很多人都買了5提甚至更多數量的貨。購買第五批產品的人數和產品數量前所未有。茶商們都認為,過幾天之茶商「托」依然會慢慢加價回收。
11月30日晚上八點多,「詭異」的事情發生了——茶商「托」都沒有現身。晚上十點十一點附近,他們突然出現,統一以「44000找雄峰,有多少要多少,客戶上車抄一下底」報價買貨。在陳明看來,44000元的回收價,比52000元的購入價低了很多,這幾乎是不可理解的,因為按照前面四批產品的操作,回收價都會比分貨價格高。當時有茶商覺察到有問題,就直接在微信群裏把貨賣了。更多的茶商除了疑惑,沒有太多的動作。
12月1日上午,茶商「托」沒有出現,微信群裏開始有人以越來越低的價格出貨,但是沒有人願意接盤。這時候的茶商「清醒了」,他們趕到昌世茶門店前,要求該公司負責人出面說明問題,而此時,門店出現了很多保安。陳明說,昌世茶的負責人陳世鴻一直在二樓,沒有下樓與茶葉商戶協商。
當天,有茶商以6000元的價格出貨,而接盤的人開出的價格只有2000元。一夜之間,「昌世雄峰」從50000多元跌到2000元。「除了那些『托』,沒有人願意接盤。如果沒有人回收,那些茶就變得一文不值了。意思就是我的10萬元的貨在一天之內變成幾千元,這誰能接受?」陳明說。
折價兌付
12月的第一個周末,市場上越來越多的茶葉商戶聚集在昌世茶門店,希望要到一個說法。12月4日,為妥善處理昌世茶的茶葉糾紛問題,在政府相關部門的協調下,將糾紛調解地點調到芳村石圃塘街道綜治信訪維穩中心。
能進行調解的都是與昌世茶簽訂了合同的加盟商,李天就是其中一位。12月5日上午,他拿著合同來到上述中心,排隊拿號,等待與陳世鴻談判協商。像陳明這種茶商被稱為散戶,沒有簽合同。陳世鴻曾表示,能處理的就是加盟商,散戶一概不處理。
李天告訴記者,加盟商一致認為陳世鴻給他們的談判條件過於苛刻,例如加盟商持有80萬元的貨,陳世鴻只答應返還20萬元現金;而20萬元的貨,可能只能返還6、7萬元。加盟商大多不能接受這樣的條件。
李天是在推出第三批產品時「上車」的,最開始,他以散戶的形式參與,每次買2—3提試試。參與兩輪之後,他覺得昌世茶整體運作很穩定,而且從中獲取的收益也算滿意,因此打算成為加盟商。
加盟條件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為授權合作店、授權體驗館V1、授權體驗館V2、授權體驗館V3和授權渠道商,首次配貨價分別是8萬元、20萬元、50萬元、100萬元和150萬元;另外還需要繳納一定的保證金,五個等級的保證金分別為1萬元、2萬元、5萬元、8萬元和15萬元。
加盟商能拿到比散戶更為便宜的價格。例如,「昌世雄峰」的發行價格是52000元,加盟商的配貨價是48500元。但是加盟商持倉的貨,按規定得壓一年,不能賣掉。李天覺得,可能是為了穩住價格才不允許賣掉,但昌世茶的「托」也會私下和他們說,如果不賣貨,可以快點把持倉的貨返還給他們。
據茶商介紹,加盟商打款是打到昌世茶客服人員指定的賬戶,賬戶的戶名是李業聰,另外一個收款人是陳棒磊;而散戶是轉賬到茶商「托」提供的賬戶,陳明曾聽茶「托」提起過,有一個收款人的名字叫陳文帆。
李天選擇成為第二等級的加盟商,配了20萬元的貨,交了2萬元的保證金。但是讓他不滿意的是,「昌世雄峰」發行時,加盟商已經打款但還沒拿到貨,茶商「托」就已經在各大群裏分貨,讓散戶認購。11月30日,昌世茶崩盤後,加盟商連這批貨都拿不到了。
12月5日,經濟觀察報記者抵達昌世茶門口發現,該門店已經關門,門前擺放了若幹個圍欄,不讓外人進入。
缺乏證據難以定性
陳明表示,昌世茶崩盤之後,有部分茶商到公安局報案,希望可以立案處理。但是警方認為,這是茶商自發的市場行為,即「自己買茶買虧了,掉價了,現在不服氣,找廠家理論」。
在陳明看來,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實際的證據證明這是一起涉嫌非法集資的詐騙事件。無論是加盟商簽訂的合同,還是微信群裏的聊天記錄,沒有任何承諾回收的字眼。茶商「托」口頭上說有承諾,但是茶商在面對面詢價交易的時候也沒有錄音,沒辦法指證。
事件發生後,有茶商找茶商「托」詢問情況,目前有些「托」已經找不到了,有些還在市場裏。那些「托」說,自己都是為客戶交易的,錢都交回公司了;他們自己也買了很多,也是受害者,其余概不知情。
據記者了解,這不是芳村茶葉市場第一次出現「金融茶」崩盤。而對於過去的事件,警方多予以立案,涉案金額一般沒有超過1億元。據茶商介紹,以往能立案,主要是因為此前操盤手在微信群聊天,都有「承諾回收」等字眼,可以作為證據。
陳明說,這次昌世茶之所以引發了市場眾人的憤怒,是因為它完全不給茶商緩沖期,在拉升價格後,立即停止回收「護盤」,讓產品從5萬多元跌至幾千元。以前爆雷,廠商會給機會讓人後撤,把已經虧損的貨賣回給廠家,後果也不至於太慘,但昌世茶簡直就是「趕盡殺絕」。
茶葉市場的商戶一直喜歡參與炒茶,因為這比正常做批發生意賺錢快得多,而且不願相信自己就是最後一個「接棒者」。而且在茶商看來,茶葉行業裏,經過時間沈澱、具有歷史底蘊的茶葉都價格不菲,更願意相信一些茶品的升值空間。一些人看準了茶商的弱點,誘騙專業茶商入局。
「這種騙局是騙不了外人的,只有在茶葉圈子裏的人才知道,有些茶真的具有投資收藏價值,只有業內人士才會相信一片茶的價格可能高達上萬元。」陳明說。
(應采訪對象要求,陳明、李天為化名)
來源:經濟觀察網
廣州芳村「金融茶」爆雷,單價一夜從5萬多元跌到兩三千元: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