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事件 > 韓國是「寒國」?這代韓國人選擇躺平人生!

韓國是「寒國」?這代韓國人選擇躺平人生!

噩夢,首先從年輕人開始,買不起房子,找不著工作,結不起婚,選擇擺爛躺平,不工作、不考試、不花錢、不生娃,成為沒有夢想的灰色青年。

根據韓國統計廳數據顯示,在2021年,韓國獨居人口數量達到716.6萬,同比增長95萬,占韓國家庭33%。他們官方搞不明白這代九零後、零零後腦殼裏面到底想什麽,韓國人還寫了本書,叫做《我們MZ新時代》,這書裏面講年輕人,正走向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極端。怎麽回事呢?

他們開始迷戀彩票、炒股、炒幣,一夜暴富。21年韓國虛擬賬戶多達500萬個,1/10韓國人在炒幣,22年股票交易賬戶超過6000萬,比韓國總人口都多,低風險彩票,賣得更火,6.4萬億韓元,創下了歷史新高。

曾經有媒體采訪韓國年輕人說,知不知道中彩票就是奇跡,而他們回答說:「買彩票能讓我們活在希望當中,因為我們這一代根本就沒有希望。」

根據全球不平等實驗室的調查。前10%富人的收入占據整個韓國收入的46.5%,而韓國最好的工作——大財閥企業,只有一些特別優渥的家庭才可以進入。韓國的未來,士氣低落,已經沒有了銳氣和希望,這讓經濟發展淪為了紙面文章。

今年韓國有14所大學26個專業已經沒人報考,因為大學生不吃香了,畢業即失業,辛苦讀個大學,最後要麽去電子廠打螺絲,要麽去送外賣,要麽當個小文員。像三星集團那種工作,一般人根本想都不要想,因為頂級大學畢業生也要參加殘忍的考試,錄取率只有4%,比最難考的大學還低3%,所以脫不下孔乙己長衫的韓國青年就業率只有42.1%,遠低於美國、日本。

而不想讀書的另一面,是韓國年輕人歷來的拜金文化。他們吃飯可以像窮人,穿戴必須像富人。據摩根士丹利報告顯示,在韓國奢侈品平均每人要消費325美元,位居世界首位。很多韓國年輕人表示,只能活一次,想那麽多幹嘛?買不起房,買包包好了。生活是一個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去,希望也一天天消失。不工作,不考試,不求知,不生育,賺到了錢,要麽享受,拿去取悅自己,要麽拿去投機,幻想一夜暴富,極端的甚至索性幹脆放棄生命。這屆年輕人表示說,我覺醒了,與其當一頭不停被捶打的牛,不如成為一頭反抗的牛。

那麽韓國的問題為什麽沒人改變呢?答案很殘忍,因為根本原因早在韓國當年崛起時候就已經埋下了。

1961年韓國GDP,只有24億美元,人均GDP93美元,1/3的人口失業,是世界上最窮國家之一。而為了讓明天變得更美好,韓國人當時喊出了片「經濟第一主義」的口號,舉國之力發展工業,承接所謂「世仇」日本產業轉移,走向用短褲襪子換外匯的世界工廠模式。

後世聞名的韓國財閥也在這個階段開始醞釀了。韓國開始勒令銀行低息甚至得免息貸款給財閥,而財閥拿到錢第一件事情就是擴大規模,他們必須完成政府製定的出口指標,賺到外匯利潤再返還給政府,政府接著把錢拿去升級產業。

這套模式是跟日本人學的,而為了加速韓國企業成長,韓國人還出臺了法令:韓國人購買外國產品就要坐牢。現在聽起來有點極端,而為了學習國外先進理念跟技術,當時韓國選拔知識青年到外國打工,比如為了去德國挖煤,有15000青年報名,最後只有250多人被選擇。1964年時任韓國總統遠赴德國,對那些挖煤掙賣命工資,把外匯寄回國的年輕人說道,就算我們自己無法看到,也要為子孫後代打下繁榮的根基呀。那個時候,臺下的韓國青年泣不成聲,而哭泣的背後卻是一個黃金時代的誕生。

1962年到1994年,韓國GDP年均9%的增速狂飆了整整32年,從農業國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人均年收入翻了百倍,超過了1萬美元,被稱為漢江奇跡。韓國造船業全球第二,輪胎業全球第二,紡織業全球第四,汽車業全球第五,鋼鐵業全球第六。

然而經濟的發展也使韓國人變得有些盲目自信。畢竟從當年清朝的附庸到日本的殖民地,再到戰火連天的農業國,韓國人腰桿好像很久沒這麽硬,那硬起來怎麽辦呢?那必須滿世界消費啊。那個時候多誇張,有賭場的地方,就有鼻孔朝天的韓國老板豪賭,這不上梁不正下梁歪,韓國初中高中也是攀比成風,穿金戴銀,隨便一瓶香水就要上千人民幣。

莎士比亞說:「狂暴的歡愉最後都將以狂暴終結。」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韓國突然面臨大廈將傾的局面,離國家破產誇張得只剩七天。當時韓國外債超過兩千億美元,可外匯儲備只有300億美元。過去成就漢江奇跡的財閥製,這個時候也成了槍殺韓國的兇手。

韓國前30的財閥平均負債率超過400%,而其中有六家直接倒閉,就連三星、現代、大宇也都到了破產邊緣,而財閥倒閉,債主銀行也會跟著完蛋,因此整個經濟體系面臨全線潰敗。普通韓國人當時驚呆了,就感覺怎麽攢了一輩子錢買了房子,一夜之間就價值全無呢?兩周之內自殺了一萬人。而為了活下去,韓國決定向美國人低頭。

1997年12月3號這一天,成了無數韓國人銘記的國恥。在這天,韓國政府決定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簽下所謂賣掉韓國的援助協議,當然了,得打個引號。之後這韓國雖然得到了550億美元的貸款,避免了國家破產的金融危機,但在經濟上卻進入了國際貨幣金融組織的管製時代,全面開放金融市場,接受西方銀行製度,而更重要的是,像三星這樣的大型財閥也要被迫賣股權求神。

這消息一出,韓國上下悲憤地稱之為喪權辱國。可面對超過900億美元的外債窟窿,韓國只能接受所謂的援助。之後呢,在貨幣基金組織的管製之下,韓國30個財閥倒下16個,26家銀行16家退市。到了1998年,韓國2萬家企業宣告破產,130萬人失去工作,人均收入倒退十年前的水平,經濟增長率是負6.5%。

雖然國家避免了破產,但民生多艱,以至於後來韓國人把這段歷史拍成了部電影,叫做《國家破產日》。

而在大熒幕之外呢,為了快速走出危機,韓國人一口氣清退了15%的政府雇員,強行清算了2萬多家中小企業,把資源集中到財閥手中,比如把國有半導體研發機構並到三星,讓別的財閥把電子企業交給三星,又舉國借債,為三星註資,這才使三星電子以極低價格擊敗日本半導體。

那個時候,韓國開始流傳一句話,一個韓國人一生離不開三件事——死亡、稅收以及三星。1999年,韓國的GDP增長高達10.9%,而在產業集中之下,各大財閥重新崛起,三星電子半導體全球第二,現代汽車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企業之一,LG在液晶顯示屏這個行業位居全球。

而這一次,韓國卻又陷入了內卷的絕境,因為進入三星這樣的大企業,普通職員年薪是小企業年薪的三倍之多,因此全社會拼了命向上流社會擠進。可問題是大公司的敲門磚是頂級大學的學歷。而在高等教育普及的韓國,70%的年輕人都上過本科,而2%的學生能進名校。

社會的論調是考不上好大學等於失敗,所以你要考不上好學校,得繼續復讀繼續卷。而現在,這個範進中舉的底層上升之夢在韓國走到盡頭。在上世紀80年代,韓國排名第一的首爾國立大學2/3的學生都出自貧寒,現在這所學校一半的學生都來自富裕的江南地區,他們出生就有更好的教育資源,可踏入名校也不意味著高枕無憂,因為大企業工作實在有限,進去還得繼續考試內卷,卷不進去的那些名校生又很難接受當工人的現實。

雖然三星集團的營收會占到整個韓國GDP的20%,但是這家企業只提供了0.2%的就業崗位,旗下最賺錢的三星電子,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企業,每年掙的錢要拿出51%分給華爾街股東,這也就造就了韓國的畸形現狀,錢被大企業掙走了,而能享受紅利的只有財閥以及外國人。

韓國青年呢,只能成為做題家獲得救贖,他們瘋狂蹲在家裏考公考民企,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就發現,2023年不從事經濟活動,反而拼命考公,造成國家年均十七萬億韓元的損失,這還只是經濟損失呢。21年韓國總和生育率只有0.81,創全球最低的記錄,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總和生育率低於1的國家。

而就這種情況,韓國財閥也開始面臨絕境,因為年輕人在寒情之下紛紛躺平,這讓韓國的創新變成一句空話。

今年韓國財閥過去所積累的產業優勢正在慢慢消失。作為一個出口主導的國家,中國是長期大客戶,要占30%的份額。而現在韓國已經連續七個月對華貿易赤字了,新能源汽車、太陽能新能源電池以及造船業隊正在被中國替代。而讓韓國人引以為傲的樓市也接近崩盤。

留給韓國隊的時間真的是不多了。現在為了解決階層固化,韓國提出要重建中產階級,讓年輕人不再當寄生蟲,去聞一聞上層的空氣。

可問題是,現在韓國人都躺下了,哪還會輕易站起來啊?他們的父輩雖然用肩膀和血汗扛起了漢江奇跡,可他們這一代已經不太相信不真實的大餅吧。

韓國是「寒國」?這代韓國人選擇躺平人生!: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