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一代現在老了,二代沒有接班
前兩天和朋友聊天,聊到一代二代的故事,挺有觸動,
1,創一代20年前來廣東創業,白手起家,把實業一點一點做起來,
.
「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那是黃金時代,
.
年景好的時候,一年賺500萬+的現金,
.
這筆天文數字般的現金流,如同被天選中,持續了相當的年份,
.
2,創一代做實業很牛,但並沒有在本地(一線城市)囤積房產的意識,
.
這麽多年在廣州並沒有留下與之身家配套的房產,僅買了一套老城區小房子,
.
至於大部分的錢,搬回東北,給兒子家花,
.
兒子在大連住的是廣粵尊府級別的小區,家庭開銷每年200-300萬左右,
.
但兒子做公務員,本身沒有造富能力,
.
3,現在實業已經越來卷,不是社會沒了需求,而是創一代60多歲的腦子轉不到了,和年輕人的想法脫節了,
.
原來的賺錢板斧越來越不適用,現金流衰竭厲害,
.
再持續大量給小孩「輸血」已經不現實,更符合常理的做法,是把手頭的錢保存好,一點點用於養老,
.
4,這就意味著,二代的生活面臨調整,要不然從200-300萬的家庭年開支,一直砍砍砍,砍到50萬,
.
要不然就是二代利用自己的智商和資源進行創富,
.
但過了這麽久好日子,要讓二代做些創造性的舉動來主導自己的家庭,還不如「少花一點」來得現實和安全,
.
二代往往沒有一代那種向前沖的破釜沈舟,身後退路太多了,
.
5,類似這種家庭在廣州本地也很多,創一代完成了他的使命,賺了很多錢,
.
但二代是普通人,沒法撐起大旗,只是預期般的平凡平庸,
.
但觀察到相當部分依然過得很滋潤,原因往往在於一線和非一線在城市價值上的差距,
.
創一代在好景的時候買了對的房子,
.
與當年買入價相比,房子的價格已經漲了不少,幾百過千甚至幾千萬比比皆是,
.
就算不能再靠實業,就算不靠二代的工資,
.
一點點想辦法把房產收益掰開來花,也可以讓消費的雪坡很長,
.
這就是別處的創一代所羨慕的地方。
@身邊幾個廣州本地人,父輩要不創業有錢,要不公務員有眼光,買了好多房子,現在就一個孩子,孩子就普普通通打份工,靠家裏房租過著準富二代的生活,什麽賺錢創業想都沒想過
@一代賺錢二代花啊,要麽一代努力幹嘛,二代想努力就努力不想就躺平…好好享受生活
@都以為自己是皇帝,傳了二代,傳三代,自己辛苦賺的錢,跟孩子一起花完得了,不需要關3代以後的事,你只是宇宙裏的一個塵埃
@普通人的均值回歸 社會才有良性的上升通道
@身邊二代在全面接手,不接手的進體製了,沒有一個躺平的
創一代現在老了,二代沒有接班: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