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好牌打的有點爛的案例
雖然中產以上階級跌落是常態,但是如果有意識的嚴格管理自身的資源,也能多挽回一點損失,至少避免好牌打爛的情況
目前社會上仍然存在大量對自家資源管理不善的姐妹,因為這種意識和方法並沒有被有此條件的人群廣泛重視起來(和學業是兩碼事)。在此分享幾個認識的案例,當然不排除她們以後翻盤的可能性:
1.A妹,父親某能源類央企集團高管,母親某環保類上市公司董事,均為博士。A妹早年在匯佳上高中,但因為父母疏於管教走偏,特別喜歡對外界顯示自己「智力」的出色。其自稱13歲看懂康德,但在一個德國古典哲學的微信群進群的時候,被問到先天綜合判斷是什麽卻都說不出來
甚至覺得匯佳的環境氛圍不好,而轉到某公立卷校想通過競賽進入T大姚班,結果毫無疑問的失敗了。最後去了UCL本,25歲還沒畢業,最近一次跟我聊天她說還想重讀一次本科(自己選的物理專業,課程高她才發現難畢業)。以及,其父今年退了
2.B妹,父親某中大型券商老總,母親小律所合夥人。人大附讀的高中,高考失利去了兩財一貿的其中一所讀本科,畢業後去哥大讀碩士而後回國。家裏人讓她三中一華隨便挑都被她拒絕,一定要做自媒體,結果也沒做起來
3.C妹,父親上海top2某校校務委員會委員,校董。母親為此校教育基金會理事會理事。她這個人有嚴重的拖延癥,還很沈溺於在網上跟人爭論一些學術和社會話題,早年在果殼比較多。靠著某大牛院士的推薦信去UPenn讀biotech本科,中途休學兩次,均因掛科所致
畢業後回國找工作,家裏人想用資源幫她,但因為她也是個「靠自己主義者」都拒絕了。此後跟父母的關系處理的也不好,現在在上海某互聯網大廠旗下的全資子做打工人。月薪八千多,租了個小房子,養了只橘貓天天薅著玩。最近一次聊發現她似乎也有點開竅了,跟我請教怎麽樣讓家裏人幫幫她。我讓她別急這個,先從維護修復好和家裏人的關系再說,給她指點了一下,具體怎麽樣還得看她的執行,不過我不看好
@看到這些人像看到以前的自己一樣。。。但是事實上,大學剛剛畢業,就算是借著父母的勢,也只是一時的,父母也有從那個位置下來的一天。打鐵還需自身硬,我是看好這些年輕人的,因為她們不缺錢,就不容易因為這些輕易妥協,能夠去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
@很多能力之所以被鍛煉出來,也是因為有相應的平臺才有這個機會去鍛煉
如果就連這個平臺都沒有,那麽到哪裏去鍛煉能力呢?能力並非天生就有或者沒有的,後天成長的影響至關重要。無論是作為父母的放任,還是作為子女的任性,對於培養能力這個維度上只會起反作用
一手好牌打的有點爛的案例:等您坐沙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