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淺聊真正的派系之差

淺聊真正的派系之差

在上海當了十年國際學校家長,讀過其中兩種派系,今天就來說點大實話。

很多人選學校,總是看著他們每年幾個孩子進哈佛斯坦福。只要在第一梯隊的學校裏就好,但牛蛙能進大藤,和學校關系不大,不然每個有大藤的學校,照樣也有前50都進不了的孩子。當然大學本身就只是人生一站,不該以大學論成敗。

選學校時,最應該看的、卻是很少有人提的:學校的思維模式(mindset),這裏就要說說上海國際學校的派系之差,不拉踩。
真正的國際學校:上海美國學校、德威、惠靈頓、英國學校等。還有所uwc,只有高中,在常熟要住校。

真正的國際學校mindset就是尊重個體、欣賞多樣性。不要覺得這些都是寫寫,當你認同這些時,你就要做好準備,接受一個什麽都有自己觀點的孩子,即使這些觀點和你的背道而馳。我用一個例子來說:國際學校的老師絕不可能來規定孩子午餐必須吃幹凈盤子,小學就開始自取食物了,「我教你healthy diet該怎麽吃,但選擇怎麽吃是你的自由。」

這樣的自由下,social development 卻又是國際學校很重視的點,遇到bully怎麽辦、和父母難溝通怎麽辦,學生從小知道有事找counselor,家長也可以找。獨立是一定的。

雙語學校、或者體製內學校的國際部

比如:上中國際、世外、平和。
這些學校其實mindset和我們大部分中國家長是更接近的,追求是「在一個集體裏出跳」。我孩子也讀過,並且幸運的是他是那個出跳的孩子,老師也極負責。但這樣的mindset下,就是會「誰卷面最整潔誰就是好寶寶」,同樣遇到同學矛盾,老師會說「你也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做得足夠好了」。

上海包玉剛比較特別,它有點介於兩者之間,所以它特別難考。
再次說明:沒有對錯,只是文化差異。

還有一些很subtle的點:
國際學校對孩子進進出出這件事覺得很平常,只要是優秀的孩子,來來回回太正常。雙語學校對孩子離開再回來一般不會接受,「你對我這樣的名校難道不應該有足夠的忠誠度嗎?」

國際學校對於要給學生寫夏校推薦信、寫轉學推薦信覺得很平常,「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雙語學校要配合這個就很難了,你要拿到推薦信,是需要平時和老師好好哈拉

雙語學校性價比其實挺高的,在國際學校就不要想性價比了…..多少個大不留才能「真正」養一個國際學校的孩子呢?

@Mindset很精辟,也是我一直的理解。直到我們來迪拜讀了一所英製IB「名」國際學校,管理純英式,老師非常著重behaviour,包括但不限於午餐必須吃完,書面必須整潔,校服襯衫必須紮褲子裏必須配套襪子…等等。可能國際的概念太大,也有英美歐亞之分。

@國內的國際學校光註重個性了,卻忘了自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國內的國際學校更多的是為賺錢而讓學生家長舒服,而國外的精英學校是要培養精英。這有很大的區別。

@我家上過上海純國際,也上過國際部,換學校並不是因為學費,選較雞血的國際部是因為同學都是考進去的優質生源,同伴效應很大,良性競爭

@我發現上中國際其實是很多花了幾十萬去生了個美寶,然後進性價比很高的上中國際,這些家庭很多只是小康中產,上不起國際學校。

@作為上中的家長,告訴你相當多的上中家長並不是付不起,而看不起其它國際學校的學術深度。你讓SAS隨便挑個學霸(有可能是上中轉去的)和上中最頂尖的娃各方面比比看,無論競賽、標化、科研 ,哪個緯度上中娃都是碾壓的,這點自信當然有。Isef pioneer 入圍名單上有SAS學生影子嗎?

@國際學校就是去社交的,平臺資源很豐富,其他未來升學什麽都看家長或者孩子自身了。雙語學校如果是兩套體製教學內容有點費時間,個人感覺能兼顧兩邊的孩子本身就比較優秀,普通的孩子能選擇一條路走好就不易。

淺聊真正的派系之差: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