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天價藝術品是如何形成的?

天價藝術品是如何形成的?

藝術品市場有兩個特點。一是壟斷程度高;二是信息不對稱。這兩個原因造成價格並不是供求雙方在充分的競爭中形成的。

在供給者的控製下,藝術品形成天價,而需求者無論出於炫耀的需求,還是投資的需求也願意接受這種高價,達成交易。

這是當代藝術品天價的基本形成原因。

我具體展開幾點探討:

首先是買家對當代藝術品收藏的不安全感。富豪最缺的其實是時間,所以他們幾乎沒有時間研究藝術或收藏,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購買的就不僅僅是藝術價值,還有安全感。

這種安全感從何而來呢?基本上來自以下幾個方面:藝術家本人的知名度、畫廊知名度、拍賣行知名度、美術館知名度、藝術博覽會知名度、其他收藏家的知名度。

所以,當代藝術品市場價格是有這些人及組織影響和控製的。在高度壟斷的環境下,這種天價的形成並不斷上升的價值趨勢是幾乎可以人為操控的。

「藝術品的價值是創造出來的,是一個群體來界定它值多少錢。」——拉裏·高古軒

其次,「炫耀性消費「。《有閑階級論》中認為:「一個人要使他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哪些漠不關心的觀察者,對他的金錢力量留下印象,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不斷顯示他的支付能力。」

所以一個藏家在拍賣場競拍的不是藝術品,而是他的社會財富階級、品味。

你花100萬美金拍賣藝術作品帶來的社會效應和圈層認可極具性價比。

炫耀是人性的一種自然需求,和女孩子買愛馬仕包包的消費心理沒有任何不同。

然後,富人收藏藝術品希望財富能夠保值、升值。藝術品市場一直就存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前輩藝術家已經過世多年,他們的作品大多數都已經被博物館或藏家私藏,能進入市場的越來越少。

但富人對財富保值升值的訴求依然存在,這就給新一代藝術家帶來了進入高端藝術市場的契機。那什麽樣的藝術作品容易進入這個圈子呢?

答案是:創新!前一代進入頂級博物館和藏家的藝術家的作品已經是登峰造極很難被超越,模仿的作品很難從藝術價值上超越前輩。

而且新一代的藏家品味和愛好也發生了變化,一批具有創新精神並能夠開辟出完全不同於以往藝術風格的新藝術家術家比如達明·赫斯特、安迪·沃霍、傑夫·昆斯、翠西·艾敏等就會被這個頂級俱樂部選中,進入富人保值升值藝術收藏的眼界。

「曾經有一段時間,人們-尤其是剛剛進入這個圈子的買家-都希望藝術品的價格能像房價那樣降一降,但到了後來,他們說:我希望它永遠別跌。」——拉裏·高古軒。

@創新兩字。模仿最後都是匠人。開創者才是才華和勇氣結合,要是對後面藝術發展有大影響力那就追捧的對象。

天價藝術品是如何形成的?: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