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感覺紐約在階級固化
全世界的一線城市都在階級固化。
今天去555 madison的NYU Langoon看病,接待我的醫生爸爸竟然是之前在華爾街NYU Trinity的醫生。
一般美國醫生第一次見patient都會聊聊天,當時老醫生跟我講他老queens人,大兒子brown mit創業搞機器人,現在搞vc;小兒子也在nyu做醫生,結果今天真讓我遇到了。
昨天跟幾個大投行的朋友聊天說今年真的太難了,21和22年真的是best year of finance,基本優秀的candidate全都拿offer,cause the buisness is expanding. 今年很多人都很優秀但是就是留不下來,因為根本沒有hc,關系戶實在太多了-
xxx的爸爸是md的醫生,xxx爸爸在ms做md,xxx, xxx的爸爸在kkr, fidelity, invesco和我們md都不是大學同學,『they were best friends in high school, lived in the same neighborhood. 』Candidate水平都差不多,你說要誰呢,更別說外國人了。
只要這個business不在expanding,就越來越階級固化子承父業,對於外人來說就越來越難進去。
紐約的幾個大金領工作,金融,醫生,律師感覺真的開始家族化階級化了;banker還生banker,醫生還做醫生,律師也子承父業或者搞政治(好點的可能是tech行業,因為絕大多數程序員孩子都還太小還沒到子承父業的時候,未來可能也這樣)
老紐約都彼此認識,說起來都we go way back,也有自己的圈子,多少有點「老北京正黃旗」的意思。前幾天我媽給我打電話說她有個朋友女兒在一個top30大學讀書,想找ib實習,問我有沒有辦法。
我就找了我本科時候的學長,已經在bb做vp了,老紐約正黃旗,我同學是真關心了一下,當然她自己也很厲害還真弄了個summer的offer。
在紐約呆的越來越久,不僅是積累到的經驗,賺回來的學費,看到的風景,對不同理念的理解。
還有慢慢開始跟這些人打交道,進去一點他們的圈子,慢慢建立起來的關系。
(也許也沒有?在邊緣徘徊也挺有意思的)反正跟身邊關系好的朋友都說以後我們肯定互相安排孩子工作
越來越感覺紐約在階級固化:等您坐沙发呢!